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相当快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拥堵的交通出行问题,与驾车相比,地铁凭借快速、正点、舒适、环保等特点成为城市人群的首选出行方式。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正在规划扩大地铁运营能力,不少地铁项目蓄势待发,例如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的启动已正式提上日程,但该项目继续沿用日本制动系统的消息一经传出,却引发了业界诸多争议之声。是继续沿用相对成熟的日系,还是全面改革,引入德系制动系统?不妨从历史民族感情因素、技术层面以及本土化长远发展等方面剖析一下。
敏感时期放弃日货社会意义深远
自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更为紧张,面对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以及日本企图挑起事端来压制中国经济的暗流,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在面对日货时首先想到的都是拒绝抵制。
2015年,仍是中日关系敏感年,下半年,我国将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抗战胜利阅兵仪式,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刻,如果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这样价值上亿的政府工程核心产品依然坚持采用日本提供的制动系统,势必令令国人内心五味杂陈,甚至对国家产生质疑。而如果选择放弃沿用已久的日系制动系统,选用科技创新特点的德系制动系统,甚至放手启用国内铁科院机辆来装车,实现国产品牌服务北京市场,无疑将大幅满足国人内心民族情结,社会意义积极深远。
优胜劣汰纯技术比拼德系更胜一筹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Z强的两股工业势力,从工业技术基础、人才(能够进行研发的高级工程师)储备、创新能力来看,都完全有掌控自己研发方向的能力。但是,基于无可避免的历史原因,日本方面从不会提供将Z新技术提供给中国。所采用的主要是,客观的说,北京地铁所采用的日系制动系统性能还是值得信任的,但部件质量并不突出,北京地铁故障率Z高的数据便是明证,而且由于该系统只是早年跟随日本牵引系统打包提供,至今已有数十年,相对陈旧的技术是否能满足今日的地铁运能尚存疑问。
反观德系制动系统则秉承了德国制造一贯的严谨扎实、安全紧密的世界优良口碑。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地铁所采用的正是德系系统,在出错率数据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德系产品凭借严格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营造出的质量较之日系还是更胜一筹。
立足长远发展本土化进程德系领先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进“国产化”,分别审视过当前德系与日系本土化制造方面的态度后,从长远发展看,谁更自有利于“国产化”,答案十分明显。
从2005年至今,德国对于国产化态度的相当积极,早在2005年便建立了苏州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德系专家以稳健严实风格支持技术上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培养出大批国内技术精英,而且在地铁制动系统领域取得了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日系方面则拖到2011年才挂牌成立的合资企业,无论是产品技术创新还是研发战略制定方面,均显得
可以预见,还是选择本土化制造发展更加成熟的德系制动系统更加有利于长远发展。而且,制动系统属于车辆内部子系统,与车辆外部的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完全可以与现有地铁线路的限界、屏蔽门等系统匹配。
地铁制动系统对安全性起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选型问题自然也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地铁车辆制动系统被应用Z多的分别是德系和日系。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继续沿用此前的成熟日系制动系统粗看貌似无可厚非,但细看如今在地铁制动系统领域的德日之争,其实也应该拥有大刀阔斧、不破不立的坚决态度,谁能具备更高性价比,谁能带来更加光明长远的前景?相信答案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