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
(作者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
自主品牌的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下称:自主品牌)遭遇“十二连降”的现实情况下,对自主品牌现状的审视和对自主品牌未来的预判,引起了行业和社会空前的关注。这再次证明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竞争环境日益恶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遇到的挑战空前巨大,所有的自主品牌制造商都面临着竞争环境多变、投资与收益难均衡、品牌与产品力不足、城市限购等各方面的压力。市场份额的连续下滑,把发展自主品牌的困难,更清晰、更直接、更尖锐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自主品牌发展处于非进即退的关键时期。东风风神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央企国家队阵营中的一员,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也更为冷静与谨慎——自主品牌的长足发展需要明晰的定位和规划。
抗战历史的经验,为当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与定位,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价值与启发。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其中,针对“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问:“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廓清了战略格局,把中国从从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途拯救出来,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
东风乘用车品牌发布
今天,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外忧内困,自主品牌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没落消亡。合资品牌的竞争下探,自主品牌的生存问题,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注定了自主品牌的崛起是一场持久之战。
一、自主品牌发展问题的再提起
1、自主品牌任重道远
中国汽车始终在探索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中国汽车迈出自主发展第一步;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前身)在湖北十堰聚宝建设,“创中国式的汽车工业发展新道路”写进“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方针十四条”;19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探索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首要任务是确保能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经过30多年的国际合作,中国汽车合资品牌发展突飞猛进,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问题以更加严峻的势头继续拷问着中国汽车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8月,自主品牌的销量为54.51万辆,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99%。自主品牌已经连续12个月市场份额同比呈下滑态势。行业媒体将此称之为“十二连降”。近15年来,中国自主品牌首次遭遇这样的局面,形势异常严峻。
在自主品牌出现“六连降”、“七连降”的时候,对这种现象的解读、分析以及预测就开始出现了两种基调,一种是自主品牌必亡的情绪,一种是急盼自主品牌止跌速胜的情绪。到“十二连降”的时候,这种舆情分化特别是悲情更为明显,波及的范围更广。
关于“十二连降”的讨论和关注,与此前针对“股比是否放开”的讨论,从不同侧面揭示自主品牌生存之困境。当时,关于股比放开与否的舆论交锋甚为激烈。争论之焦点在于股比放开对自主品牌的影响,那时共有三类观点:一为自主品牌必亡论,放开股权限制,自主品牌会被跨国品牌全部击溃;二为自主品牌速胜论,放开股权限制,市场竞争倒逼自主品牌迅速成长壮大;三为自主品牌发展持久决胜论。在放开市场之后,自主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与跨国品牌的对峙会形成更为持久的局面,并通过坚持最终获胜。
目前的“十二连降”与半年前股比问题的争议,一脉相承地诠释着中国汽车业绩以及舆论对自主品牌发展的关注与焦虑。股比短期内不完全放开,给自主品牌以暂时的喘息之机,但“十二连降”则无情地拷问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明确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线和方向刻不容缓。
面对复杂多元的市场局面,各种声音的存在是正常的。按照目前各整车制造商的产能规划总和计算,到2020年,中国汽车的产能会在5000万辆左右,对体量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进行定义和把握,绝非易事。
2、“冷水泡茶”慢慢浓
7年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纷纷开始发力,一汽轿车、上汽乘用车、长安乘用车等自主品牌产品切入市场,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厂家业已找到各自的市场位置,以广汽本田为主的合资厂家也陆续推出合资自主品牌。随后,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进入微增长阶段时,市场的竞争虽然异常激烈,但依然保持其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特征。
正是在这一时期,东风乘用车公司在武汉奠基,成为东风公司进军自主乘用车市场的生力军。作为市场的后来者,东风乘用车面临着比先入市者更多的挑战与压力。东风有近40年的自主经验和20年左右的合资经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东风乘用车必须谋定而后动,以找到更多的后发优势。
当时,我就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冷水泡茶”的观点。这种想法来自湘西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茶道认为,冷水泡茶,茶香的释放过程拉长,会慢慢激发出茶香的全部内蕴。包括东风乘用车在内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需要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影响力需要通过消费者口碑慢慢积累。
泡出一壶好茶,需要时间、耐心和火候。自主品牌的发展,也同此理。在东风乘用车公司奠基两年之后,我们推出第一款车型东风风神S30,接受了市场的检验,S30系列连续两年销售5万辆以上。市场对一个全新自主品牌的接受过程恰如冷水泡茶。尽管之前有这样的思考和准备,但市场变化还是超出我们预测。
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自主品牌细分区间,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为灵敏。由于自主品牌产品靠性价比生存,市场竞争在更多时候实际上变成了价格战,把市场引向恶性竞争的一端。这在美国、日本的汽车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曾发生过,这对市场和品牌有百害而无一利。
前几年,一些自主品牌民企老总曾有过“汽车论斤卖”的说法。这既是市场恶性竞争的实情,也是自主品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此后,自主品牌的数量与发展层次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市场、行业、整车厂家、消费者需要对自主品牌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在市场层面,既然已经存在德系、美系、日系、韩系等按照品牌所属国别而进行的划分方式,那么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当称之为“华系车”。2010年,我们正式提出华系车的概念,并把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进行了区分。东风乘用车公司的企业使命就是“成就华系梦想,创享品质生活”。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是自主品牌阶段,自主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应是“华系车”阶段。其中的衡量标准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品牌历史超过15年以上;质量卓越;收益和规模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中国汽车从自主品牌成长为“华系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以点带面终可成
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承受“十二连降”的残酷现实面前,市场上并非乏善可陈。从细分市场销量数据来看,自主品牌的MPV、SUV等具体的产品区间仍呈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SUV市场,长城、一汽奔腾、长安、东风柳汽等都有不错的表现,东风风神的首款SUV车型AX7也即将上市,这会使得自主品牌SUV阵营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假以时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点”上的破局,必将带动自主品牌在“面”上的突破。
从形象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道常见的小学数学题:小明步行速度为60米/分钟,小强骑车去追,小明已走2小时,要在1小时内追上小明,应该是什么速度?(当然现在小强的交通工具可以不仅仅是自行车,还可以是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
在北京车展期间,我就此问题请教于很多专家与媒体的朋友,大家都对这道小学数学题在自主品牌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推理和思考: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在奋力拼搏,走向华系车的路上,但这个过程需要以点带面的突破,需要冷水泡茶慢慢浓。从哲学的观念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现在华系车基本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诸多的品牌都在为从自主品牌走向华系车阶段进行各种努力与探索。这种努力与探索,是为“十二连降”寻求解决之道,也是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