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
(作者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
自主品牌发展的持久战
葡萄酒的品质需要长时间的发酵方可成就佳品,冷水泡茶方可慢慢激发出茶叶本具的茶香,发展自主品牌同样需要时间,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点带面,通过“点”上的破局,带动自主品牌在“面”上的突破。
面对世界汽车不断变化的格局,及其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冲击,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我们一方面必须坚定自主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必须认识到,中国汽车自主发展是一场持久战。
1、 自主的道路选择
全球汽车市场进入新的竞合阶段,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宜顺势而为。
近10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自美国金融海啸以后,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进入新一轮的整合。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发生明显的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东南亚、南美、中东欧等新兴经济体的汽车产销增幅位居世界前列,它们成为推动世界汽车前进的主要力量。传统的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汽车产销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与此相应,世界整车制造商之间的格局也出现了新的调整。在美国发生金融海啸之际,美国的三大整车制造商进行了新的调整,福特汽车剥离了众多的子品牌,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保护后被菲亚特汽车收购(2014年完成全部股权收购),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出售或关停了数个品牌,逐渐走上复苏的道路。此后,雷诺与日产联盟收购了俄罗斯伏尔加的绝大多数股权。丰田、宝马、PSA标致雪铁龙等纷纷调整了合作方向。全球范围内各整车制造商之间进入全新的竞合阶段。
在全球汽车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成为国际上活跃的力量。北汽集团收购了萨博的资产,吉利汽车最终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微博) (轿车),东风公司成为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在一些关键零部件领域,中国本土的整车与零部件供应商或进行收购或开展新的合作。
通过吸纳或整合国际资源,反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显性特征。这在提升自主品牌实力的同时,也促使中国汽车人重新思索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现在,市场上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完全独立发展;二是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例如购买知识产权和品牌、资本合作等)为我所用;三是合资双方共同打造自主品牌。这三种路径的目的一致,只是在收效方面各有差异。
从世界汽车发展的角度看,后发崛起的成功汽车品牌,都采取了借力国际资源的方式,他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只是借助外力的方式有所不同。
以现代汽车为例,其与福特的合作是为了“得到福特品牌的车型”,与利兰的合作是为了得到利兰汽车已经研发出来的产品;与奔驰的合作是为了得到奔驰的发动机技术。在合作过程中始终遵循“以我为主”的底线。从时间的角度看,现代汽车在超过被模仿者特别是日本三菱汽车,花费了大约30年的时间。
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上汽乘用车基于罗孚资源,推出的荣威(微博)取得了很大的收效;北汽集团在收购了萨博的资产推出了基于萨博技术的绅宝品牌;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着手通过沃尔沃技术提升吉利产品的技术实力。
在东风入股PSA标致雪铁龙时,双方股东已达成共识,PSA集团所有推向市场的技术,东风都可以享用。东风公司聚合集团资源支持东风乘用车发展的战略再进一步。东风风神已经上市的A30、即将上市的AX7以及L60等车型,都根据自身的需求采用了PSA等合作伙伴的技术与资源。
为发展乘用车自主品牌,东风公司制定了“大自主、大协同、大发展”的战略,计划通过聚合整个集团的资源来支撑乘用车事业的发展,这包括东风在国内的资源,也包括东风在国际的资源。这是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道路所作的新探索。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汽车市场,变革已经发生,唯有顺时、顺势而变,中国汽车自主才可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东风风神A30
2、自主品牌的持久战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发展中遭遇十二连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从世界汽车商业史的角度看,这样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并不鲜见。在1970-1980年代,第一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原来的接近70%下跌到不足30%,这引发了各方恐慌。最终美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通过数年的努力,扭转了颓势。在1970年的英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与上述两国情况不同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较快的增长之中。自2000年至今的近15年中,中国汽车出现了三次增长高峰,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之前的井喷式增长,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阶段。原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是靠价格配置去抢市场,接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进入以质取胜的阶段。
按照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以质取胜谋发展,会是一场“持久战”。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即萌芽培育阶段),外资品牌发起战略攻势,自主品牌采取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即成长壮大阶段),外资品牌战略保守,自主品牌战略进取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即成熟阶段),华系品牌成型期,即自主品牌在经过长时间市场竞争后,逐渐建立战略优势,华系车品牌构建成型。
为什么自主品牌发展是持久战,综合前文论述,有如下几点理由:
一是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支柱产业,其成长本身需要较长的周期。汽车工业的崛起,除了行业本身,还需要配套的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同步发展,这注定了自主品牌不可能“速胜”。
二是汽车行业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以前为奢侈品),其品牌影响力不可低估。一个汽车品牌的打造,至少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开发一代平台,需要4年时间,只有至少经历三代产品,才可能逐步获取消费者认同。
三是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者说收购平台,进行适应性开发,然后师出于蓝胜于蓝,也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日本、韩国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也同样花了30年的时间。中国的自主品牌实际上还相当年轻。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尚且处于第一阶段。合资与国际品牌在经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至自主品牌的主要区间,市场下沉战略已经到了收获期,凭借强于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不断蚕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虽然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但在SUV、MPV等细分区间,自主品牌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关于这个阶段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采取的策略,我在4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竞争战略研究》中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天和各位领导专家进行分享探讨。4年前,我和团队一起研究了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哈飞5家自主品牌厂家,和丰田、大众、福特、现代、雪铁龙5家合资品牌。得出的结论是,作为市场弱势后入者的华系汽车,需要获取竞争优势,关键是做好如下四点:一是选择产业先入者放弃或不愿开发的细分市场进入行业,战术上进行迂回;二是更可能采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方式克服资源弱势,如东风入股PSA、上汽收购罗孚,吉利收购沃尔沃,北汽收购萨博;三是跟随和模仿先入者的经验与技术,并通过创新策略获取后发优势。比如在营销领域,融合大数据、电商、车机互联等获取新优势,在产品技术、客户价值挖掘、品牌传播方面通过创新获取比较优势;四是作为弱势后入者,在参与市场竞争时,生存期主要靠不断降价获得竞争优势,在发展期靠维持价格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来获取“品价比”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全球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中国世纪”。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发展潜力,中国汽车以及中国市场都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中国国家既定战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必将迎来华系车时代,这基于如下认识:
首先,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汽车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战略地位不可动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惠民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走向华系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我们倡议,在支持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上,要有党纪国法、法规制度。比如说党纪,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弘扬正气,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党纪规定是在WTO保护框架之外的。如果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和家属,都能购买自主品牌的轿车,这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在国际上同样适用。韩国汽车在发展初期,韩国官员和富裕阶层带头购买韩国品牌的汽车,韩国民众养成了购买本国车的荣誉感。在美国有《购买美国产品法》,该法最初制定的宗旨是为了“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工人和美国投资资本”,该法规定“只有在美国生产的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
其次,中国汽车消费者开始觉醒。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民众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爱用国货将会逐渐影响到市场。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class》,中文名叫格调,该书说,真正的美国人不用外国车。在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民众对汽车品牌的选择首先会以本土品牌为主。虽然大多数国际品牌都在这些市场进行销售,但进口品牌的销量仅站整个销量的10%左右,这对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等本土品牌形成了极大的支持。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庞杂的汽车市场,民众集体爱国意识的回归,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而言,是渐进的利好消息。
第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坚定的战略路径选择。要达成华系车品牌构建的目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不仅需要有质量的规模,也需要有质量的战略、有质量的产品、有质量的服务。高品质应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竞立于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市场的核心。
在世界汽车市场,高质量是所有品牌都必须坚守的准则。从某种意义说,世界汽车百余年的发展,即是锻造质量的过程。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有数千个品牌,绵延至今,尚留不足当初的1%。其中,大多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回归到质量的原点上。东风风神在成立之初,就把质量奉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并为此制定了“质量卓越”、“魅力产品”、“服务领先”的三大战略路径,力争起步就与世界同步。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通过践行质量经营战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在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奔腾、荣威、风神、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并在部分领域领先于合资品牌。2013年,东风风神A60车型IQS评价得分位居行业第七,自主第一,超越了卡罗拉、克鲁兹等众多合资品牌。
面对不断被压缩的生存空间,中国自主品牌的前途何在,是沉沦没落还是奋然前行?1938年在抗战一周年之际,举国对抗日战争路在何方茫然不知所措,正是在延安毛泽东针对“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轻视游击战的倾向,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观点。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当前的迷茫,正如同当时人们对于战争局势的迷思一样。持久战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给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启发。依托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及正在开拓的国际消费市场,依托几代汽车人对自主品牌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依托发展自主事业的国家既定战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过持久而踏实的耕耘,必将成就华系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