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家国有自主品牌车企遇到了一件挺窝心的事儿,准备在南方某机场进行展位活动时,结结实实地吃了个闭门羹。据说是这个“某机场”的新航站楼规定,只允许保时捷等特定的进口“高大上”品牌汽车进入,进入车型价格不得低于50万,至于自主品牌嘛,当然只能靠边站。
对于原本还沉浸于“政府在支持,技术在提升,品牌力在大跃进”幻想中的这家自主品牌而言,这个闭门羹算是响亮地打脸了。即使是抛开“进口豪华高大上”这一品牌要求不论,单单是50万元的价格门槛,对于我们任何一家自主品牌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不过,这家自主品牌也没有必要太忿忿不平,来来来,往边上看,宝马、奔驰这些“高富帅”不是也一样灰溜溜地在机场门外呆着呢。
没错,连宝马、奔驰也因为达不到这“某机场”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好一个“自主品牌与宝马禁止进入”!
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不过不论怎么说,这回咱们的自主品牌也算是和宝马、奔驰一起,“被归入”同一类里去了,不知是荣光呢?还是荣光呢,还是荣光呢?
老实说,如果条件允许,汽车企业进入机场做产品展示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推广方法,对于自主品牌的形象提升大有益处。但是像“某机场”这样拥有垄断资源的机构,却是从心眼里瞧不上咱们自主品牌,以提升机场形象,树立所在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形象为由,死活不让自主品牌进入,咱又有什么办法呢?
原本说来,作为“某机场”的经营方,人家也是要自主经营滴,人家自家的场地让谁进,不让谁进,咱也不方便多说些什么。“某机场”想要提升自己的形象,提升国际大都市形象,难道不行吗?人家不是也没让宝马进吗?
但细细想来,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首先,就算你只让顶级豪华汽车品牌进驻,就算你连宝马和奔驰都看不上,就能说明你的机场你的城市有多么“高大上”?有多么国际化了吗?
更重要的是:“某机场”经营方的这些优势资源难道不是因为机场的垄断属性才拥有的吗?凭什么滥用!较一较真的话,会发现作为“某机场”的经营方,也就是某机场集团,也应该是家国企,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一个国有的大型企业,又是通过垄断地位而取得的优势资源,从情理上讲,让他们支持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族企业,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虽说现实远不是理论与情理,市场规则与国际惯例也需要尊重,但至少也应该把一碗水端平吧!为了所谓广告环境,为了所谓提升自身形象,或者说是体现所在地的“国际大都市”形象,而把自己国家的品牌拒之门外,实在是没有道理嘛。一个城市的机场,居然以拒绝自己国家的汽车品牌为荣,岂有此理!
是的,自主品牌要自主自强的确不应该过多依赖政策和政府,但发展所需的众多资源,却恰恰掌握在政府以及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有企业手中。而资源的实际掌控者们,却往往从骨子里头就瞧不上看不起自主品牌(不仅仅是汽车),而南方“某机场”的经营者们,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唉,这样的环境,还指望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能够快速地向上突围,快速转型升级吗?
环境不好当然不能成为自主品牌不求上进的理由,但是,在我们自主车企自己努力自己争气的同时,作为占有大量优势资源的国有企业们,作为这些国有企业的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呢?即使做不到用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这样的实际行动来支持,但至少也别再用类似“自主品牌与宝马不得入内” 的黑色幽默来恶心人了。